廣東電網:電為引擎 助力“四個走在全國前列”
中國電力新聞網通訊員 楊雅潔
南國星辰璀璨,潮頭風光無限。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東以“敢為人先”的精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成為改革開放的先鋒隊和示范區。
經濟發展,電力先行。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在改革中發展,在開放中壯大,以堅定的信心、無畏的勇氣革故鼎新,架起堅強智慧的電網,輸送安全穩定的電流,服務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書寫了“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的光輝篇章,成長為全國最大的省網企業。
東風徐來,千帆競發。廣東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累計達6323億千瓦時,成為全國首個用電量突破6000億千瓦時的省份,電量穩居全國第一,彰顯了經濟發展的蓬勃活力與強勁能量;作為全國首個統調負荷突破1億千瓦的省級電網,廣東電網公司勇當排頭兵,秉承“人民電業為人民”宗旨,為廣東改革開放再出發、區域協調發展、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提供了堅強電力保障。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廣東電網公司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黨的建設和隊伍建設為根本保障,保安全、強電網、穩經營、優服務、促轉型,努力優化營商環境,奮力創建全國最好世界一流省網企業,全力滿足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電力需求,更好地支撐廣東“四個走在全國前列”和南方電網發展戰略的新要求,奮力助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南粵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從星星之光到萬家燈火 電亮灣區“高光時刻”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從竹木電桿到巍巍鐵塔,從星星之光到萬家燈火,尤其那些不斷增長的數據,見證著廣東電網由薄弱到堅強、由傳統到智能、由落后到領先的70載發展歷程,見證著廣東電力人敢為人先、艱苦奮斗、務實創新、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
1949年末,廣東全省發電設備容量5.8萬千瓦,年發電量1.399億千瓦時,分別居全國各省市的第十位和第十一位。改革開放讓社會經濟包括電力發展迸發前所未有的活力,1994年廣東發電量躍居全國第一,1995年供電量居全國第一。尤其是廣東全社會用電量從1949年僅0.6688億千瓦時,到2018年的6323億千瓦時,增長了9450多倍。
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廣東電力每一道發展年輪,都是建設者將汗水轉化為光明的奇跡。
電源建設由少到多。1949年,廣袤的嶺南大地上僅散落著零零星星的燈火。從開始修復被損壞的發電設備,建設少量的小型低壓機組,到水火電建設并舉,大力發展中小水電。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加大對電力的需求,開始上馬火電高壓機組、超高壓機組,并建設核電等清潔能源,實施大規模西電東送。如今,“火樹銀花不夜天”已成現實美景。
電網結構由弱到強。1949年,廣東電網可謂名符其實的“家底薄”,全省只有一些分散的區域性電網,最高輸電電壓為13.2千伏,線路長度僅24.6公里,3個公用變電站,容量1.5萬千伏安,規模甚至比不上如今的一個村鎮。
廣東電力人迎難而上,翻山立鐵塔,跨江架銀線,不斷壯大、升級電網。1958年、1963年分別建成110千伏流溪河至廣州、220千伏新豐江至棠下輸變電工程,逐步形成珠江三角洲電網,后與韶關聯結成珠韶電網,再到珠韶、茂湛的電網互聯互通,到1980年底潮汕片區電網接入,真正實現了廣東全省“一張網”。
輸變電電壓等級從中壓、高壓邁向超高壓、特高壓,網架更加完善堅強。最高輸變電電壓等級從13.2千伏、35千伏、110千伏、220千伏到500千伏,以及西電東送的800千伏特高壓網絡。1980年,廣東以220千伏輸電線路為骨干網絡貫通全省。1987年,廣東投產省內首個500千伏沙江輸變電工程,建成了南方區域首座500千伏變電站——江門變電站;到2016年,500千伏云浮臥龍變電站建成投產,廣東全省實現500千伏輸變電網絡全覆蓋。
西電東送通道與輸送電量日新月異。1985年,兩廣聯網工程220千伏珠山線竣工投產,將廣西大化水電站發出的電能,送抵廣東肇慶的220千伏珠山變電站,拉開西電東送帷幕。1993年,500千伏天廣線投產,當年就實現將15.47億千瓦時的西電送到了廣東。到2019年,已建成西電東送“八交九直”共17條輸電線路。
從新中國建立初期到改革開放,再到如今的新時代,每一個關鍵年份的人均用電量,都從側面反映出電力發展和經濟民生“越來越好”:1949年,廣東全省人均用電量4.7千瓦時/人·年,1979年為162.57千瓦時/人·年,2018年增至5572.89千瓦時/人·年,比1949年增長1186倍。1993年,實現全省鄉鎮全部通電。2017年,實現無電戶通電100%。
闊步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的出臺奏響了廣東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奮進鼓點。
必須以世界一流的智能電網來支撐世界一流灣區的建設。按照南方電網公司統一部署,根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整體布局,廣東電網公司正全力做好電網規劃與建設,推動構建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大灣區綠色能源體系,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能電網示范區。其中:佛山南海金融高新區智能電網側重供電可靠性和電能質量的優化提升;珠海橫琴示范區側重電網基礎設施智能化、信息流動充分化和生產消費互動化;東莞松山湖示范區側重提升清潔能源占終端用能比例;中山示范區探索智能電網技術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
"SMART"優化營商環境 8項指標達世界一流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國要繼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在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肯定了電力行業通過降電價、放管服改革等措施為廣東省優化營商環境作出的重要貢獻。
廣東作為全國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優化營商環境離不開電力的強大支撐。廣東電網公司發揚勇當排頭兵的精神,在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獲得電力”水平方面不斷自我加壓,精益求精,打造“五精五新”(SMART)服務品牌:“五精”服務包括精簡報裝流程、精減報裝資料、精減接電時限、停電管理精細化、供電方案精益化;“五新”服務包括業擴投資新界面、一次不跑新體驗、工商電價新標準、不停電作業新常態、客戶經理新服務。
以客為尊,不斷提升企業和群眾辦電用電便利性、滿意度和獲得感,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
2018年廣東電網公司通過降價、清費及電力市場化交易等多項措施,為全省用戶減少用電成本246億元;用電報裝流程精簡至2-3個環節,中壓業擴報裝平均用時降至65天,對粵港澳大灣區新增容量200千伏安及以下小微企業推廣低壓供電,電網投資建設延伸到380伏低壓側,實現報裝接電零成本,平均接電用時僅6天,大幅提升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接電便利性;推廣遠程辦理,力爭客戶“一次都不跑”,互聯網增量業務比例達98%,讓“獲得電力”更輕松。
電力可靠供應,經濟才能行穩致遠,百姓才能樂享生活。國家能源局今年發布的《2018年全國地級行政區供電可靠性指標報告》中,廣東電網公司再次取得閃耀成績,珠海、中山、佛山供電局位列全口徑供電可靠率前三名,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廣東電網公司供電可靠性指標全國前十名上榜城市數量連續10年位居第一,珠三角大部分城市供電可靠性指標持續“領跑全國”。廣東電網公司連續10年獲評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評價滿意度第一。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廣東電網公司正在全面加快創建全國最好世界一流省網企業步伐,有8項指標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2018年,資產負債率、億元營業收入有效專利擁有數、營業收入增長率、百萬工時工傷意外率、信息化水平等8項指標達到世界一流及以上水平,綜合標桿一流評價指數101.16分,同比提升3.95分。佛山、東莞、中山、惠州、江門、珠海供電局綜合標桿評價初步測算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珠海供電局2018年客戶平均停電時間(剔除重大事件日)只有0.42小時,供電可靠性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其中橫琴自貿區作為全國唯一采用雙鏈網格化閉環運行配電網絡的區域,支撐供電可靠性達到99.999%,用戶年平均停電時間僅5分鐘。
發揮黨建引領優勢 用心落實新發展理念
企業的一流必然是全方位的,黨的建設也必須是一流的。廣東電網公司將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為加快建成全國最好世界一流省網企業的最大優勢和最根本的保證,立足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把滿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電力需要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黨組織是戰斗堡壘,黨員是領航紅旗,紅色的基因滲透了廣東電網這70年的發展歷史。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電網公司旗幟鮮明地把黨建工作作為重要核心競爭力,出臺加強基層黨的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將黨的政治優勢全面轉化為企業發展優勢。現有黨組織2951個,其中黨委159個(一級黨委1個,二級黨委28個,三級黨委130個),黨總支部81個,黨支部2711個;“一局一黨委”比例達100%,符合條件的供電所已全部單獨成立黨支部,黨的組織實現了全覆蓋;公司現有黨員46472名,其中在職黨員36844名,在崗黨員數約占在崗員工總人數的35%。
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在央企中首創提出創建國有企業黨建標桿“1236”模式,即堅定“1個目標”——創建國有企業黨的建設標桿,以一流黨建引領和保障一流企業建設;堅持“2個抓手”——隊伍建設、深度融合;打好“3個基礎”——黨組織規范化建設基礎、黨員教育管理基礎和黨建信息化建設基礎;構建“6個體系”——標準化管理體系、過程化管控體系、項目化實施體系、系統化培訓體系、科學化考評體系和制度化保障體系,圍繞落實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全面提升黨的建設質量,推動實現廣東電網黨建工作“基礎規范、體系完整,特色鮮明、作用彰顯,央企領先、影響廣泛”。
“1236”模式進一步促進黨建工作,黨建工作融入企業發展血脈,與改革發展、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凝心聚力,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并從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每一個重大保供電活動的現場,每一個需要光明照亮的地方,都活躍著黨員的身影,都飄揚著“黨員突擊隊”的旗幟。近年來,廣東電網公司全力做好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國際“財富”論壇、港珠澳大橋通車儀式等重大保供電工作;出色應對2008年冰雪凝凍災害以及“威馬遜”“彩虹”“天鴿”“山竹”等臺風襲擊。開展新一輪脫貧攻堅以來,廣東電網公司推進2277個省定貧困村電網改造升級和140個幫扶村脫貧攻堅工作,三年累計脫貧率達91.8%,連續四年獲得廣東省扶貧濟困“紅棉杯”金杯單位。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黨執政興國的新發展理念,在廣東電網公司得到了有力貫徹落實。在全國率先啟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并投入結算試運行,為深化電力體制改革、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鼓勵清潔能源發展提供了廣東實踐和樣本;現在在廣東,每2度電就有1度來自清潔能源;清潔能源電量從1978年的43.26億千瓦時增至2018年2906億千瓦時,非化石能源電量消納率100%;2018年吸納西電東送電量1923億千瓦,占比近四成,相當于節省燃燒標煤約662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6500萬噸;2018年底已建設充電樁5302個,形成覆蓋全省的電動汽車日常出行充電網絡,助力廣東打贏“藍天保衛戰”,PM2.5年均濃度連續4年全面穩定達標,讓南粵大地天更藍、水更綠,人民生活更美好。
廣東電力工業的第一
■1989年5月25日,中國第一座高水頭、大容量的廣州抽水蓄能電站一期工程正式開工。
■1998年7月25日,500千伏惠汕輸變電工程成為全國第一個500千伏投產達標輸變電工程。
■2001年6月,廣東省在全國率先實施電力管理體制“廠網分開”改革。廣東省電力集團公司分成廣東省廣電集團公司和廣東省粵電資產經營公司。
■2009年6月30日,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的超高壓、長距離跨海電力聯網工程,500千伏超高壓廣東海南聯網工程正式投產。
■2010年2月20日,廣東電網公司“數字化變電站電能計量裝置檢測技術研究”科技項目通過鑒定,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值可溯源的數字電能表校驗裝置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式互感器校驗儀,填補了國際空白。
■2010年6月,世界上首個±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云南至廣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雙極投產。
■2010年末,廣東電網成為全國最大的省級電網。
■2013年12月25日,世界首個多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南澳±160千伏多端柔性直流輸電示范工程正式投運。廣東電網公司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全掌握多端柔性直流輸電成套設備設計、試驗、調試和運行全系列核心技術的企業。
■2016年4月1日,廣東電網公司全面遠程受理業擴報裝,成為全國首個完全通過遠程渠道受理用電申請的省級電網公司。
■2017年3月2日,廣東電網公司批復實施《橫琴自貿區供電營業規則》,成為全國首個自貿區供用電規則。
■2017年7月19日,電網的“隱形大壩”——全球最高電壓等級、全球首臺由我國自主研發的500千伏電壓等級超導限流器樣機由廣東電網公司研制成功。
■2017年12月20日,世界首臺機械式高壓直流斷路器成功投運。
■2018年8月,我國首批電力現貨市場試點之一——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現貨市場試運行啟動,標志著廣東電力市場體系基本建成。
■2018年12月25日,世界規模最大的多端交直流混合柔性配網互聯工程在廣東珠海唐家灣成功投運。
【數說】
截至2019年上半年,廣東電網公司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共2111座,其中,500千伏變電站43座、220千伏變電站300座、110千伏變電站1478座,35千伏變電站290座。廣東省35千伏及以上線路總長71048千米,其中500千伏線路長9107千米,220千伏線路長21304千米。線路總長度相當于繞赤道1.77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