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新聞網通訊員 咸國平
六盤山,是紅軍長征時翻閱的最后一座大山,這座山隨著毛澤東同志的一首《清平樂?六盤山》名揚海內外。站在六盤山顛,坐落在六盤山腳下的“全國書法之鄉”——寧夏隆德縣城一覽無余。巍巍鐵塔聳立在六盤山顛,一根根銀線飛瀉而下將古老的隆德山城與六盤山緊緊相連,架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隆德人民致富奔小康的幸福之路。
建強電網 保障發展
9月9日,35千伏沙塘變10千伏513聯財線觀音分支39號桿A相接地造成線路過流跳閘。電網自動化系統在短期內研判出了故障點,并對故障點進行了隔離,確保主網架安全穩定運行,這是隆德縣電網智能化發展的一個縮影。
翻看隆德電網發展史料,隆德電網的建設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人工到智能的演變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六盤山下的隆德縣依然延續著“耕地用牛,點燈用油”的生活方式。1957年12月,隆德縣水力委員會首次提出集資興建三里店水力發電站,次年建成投運,使隆德縣電力邁出了第一步。在此后的十幾年中,隆德縣境內先后又興建了三里店、蘇家臺子、堡子山等水力發電站,所產生的電能只能滿足縣城一天三次的廣播播放和晚上的一次電影放映。1973年,隆德縣水力電力局成立。1974年年底甘肅劉家峽電力由固原十字路以10千伏高壓翻越六盤山送入隆德縣。1979年4月,劉家峽電力從甘肅靜寧以35千伏高壓送入隆德縣,三里店與堡子山兩座水力發電站廢棄。隆德縣首次實現大電網供電,全縣鄉鎮都使用上了符合國家電壓質量要求的電能。上世紀八十年代,隆德電力靠甘肅省躉售,鄉鎮實現全部通電,村組通電率僅為57%。到九十年代初期,隨著寧夏固原紅莊至隆德縣城35千伏送變電工程建成投運,隆德結束了依賴外省輸電的歷史。期間,桃山、沙塘35千伏變電站相繼建成投運,農村實現了“村村通電”。進入二十一世紀,隆德電網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2000年10月,110千伏瓦隆線正式建成投運,從根本上解決了隆德縣電源問題。2008年初隨著將隆110千伏線路投運,隆德電網實現了“手拉手”供電。2000年底,隆德縣供電局上劃寧夏電力公司直管,為固原供電局所屬縣級供電企業。2013年,35千伏楊河變投運。2015年10月,隆德縣境內第二座110千伏變電站渝河變投運,隆德縣實現110千伏雙電源供電。
新世紀以來,國網寧夏電力將電網投資逐步向偏遠山區傾斜,投入大量資金,實施了農網一、二期改造工程,農村供電實現了“戶戶通電”,徹底解決了“低電壓”問題,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配電網夏季高峰用電“卡脖子”問題,農民依托電能,積極發展藥材加工、草畜產業、設施農業等特色產業,從貧窮到解決溫飽,逐漸走上了小康之路。
今年以來,國網隆德縣供電公司搶抓新時代寧夏配電網高質量發展機遇,及時儲備2019—2021年項目83項,計劃主要解決中壓線路聯絡率低、中壓線路絕緣化率低、戶均配變容量不足、低壓臺區四線占比低、中低壓線路供電半徑大、導線截面偏小等問題。到2021年,隆德電網將實現中壓線路聯絡率100%,中壓線路絕緣化率100%,戶均配變容量3.23千伏安/戶,農村低壓臺區四線占比100%。
服務優質 便民惠民
“躺在沙發上就能通過微信交電費,真方便。”“我家里農活很忙,再也不用擔心到供電所交電費而耽擱時間了,在手機屏幕上一點,電費就自動到電表上了,真是暖心。”……
在互聯網普及的全新時代,國網隆德縣供電公司主動搭上“互聯網+”的快車,積極開展電力營銷服務工作,著力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體系,人們的支付方式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由傳統的柜臺、自助機繳費向掌上電力、電e寶、支付寶、微信等網上繳費方式轉變,方便用電客戶“足不出戶”完成購電,通過使用“電e寶”app實現電子發票的打印。截止到2018年年底,該公司線上辦電率達到100%,遠程購電開通率達100%,線上購電率達到90%以上,為人們美好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2018年以來,該公司公司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自治區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采取一系列舉措優化營商環境,在助力脫貧攻堅和服務隆德經濟社會發展中當好“先行官”和“電保姆”。落實低壓客戶“零投資”政策,為1500戶低壓客戶辦理了“零投資”業務。巧做減法,壓縮業擴報裝環節10個,精簡客戶報裝資料5種,實現低壓客戶“足不出戶”完成用電報裝。
今年,隆德縣政府大力實施以鄉村集體經濟為主的經濟合作社扶貧項目。該公司針對扶貧項目任務重、時間緊的實際,安排專人負責農村經濟合作社扶貧項目電力接入工作,對涉及10個鄉鎮、14個村的10千伏電力建設配套工程,簡化報裝接電和審批手續,第一時間勘察供用電方案并驗收通電,實現“早接快送”。目前,已經完成沙塘鎮錦屏村、神林鄉雙村、張程鄉桃園村、鳳嶺鄉于河村等8個經濟合作社扶貧項目的驗收通電工作,以“優先、便利、高效”的服務理念為地方扶貧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電力先行 助力脫貧
5月8日,隆德縣沙塘鎮清泉村四組村民趙學濤家來了一支黨的隊伍——國家電網塞上電力六盤山共產黨員服務隊隆德分隊,這是專程來為趙學濤家拉動力電的。
“我家牛棚里現在養殖著十二頭牛,今年將有五頭牛預產,有動力電作保障,我自繁自養的規模會不斷擴大。”養殖戶趙學濤一邊給牛槽里添加草料,一邊高興地說。趙學濤牛棚里健壯的牛群咀嚼著草料,隔壁羊圈里的六只山羊翹起腦袋,好奇地觀望著在牛棚里安裝漏電保護器的隊員們。
四十三歲的趙學濤,以自繁自養的方式發展養殖業,今年他又擴建了120平方米的養殖牛棚,種植了30畝玉米,準備擴大養殖規模。可家中沒有動力電,給牛羊粉碎飼料要拉到鎮上去,既花錢又耗費時間。為解決這一問題,趙學濤專門跑了一趟國網隆德縣供電公司神林供電所,提出了動力電接入申請。讓趙學濤沒有想到的是,在他申請接動力電的第二天,供電公司的黨員服務隊盡然主動上門為他免費拉動力,不花一分錢就能用上動力電,趙學濤高興地合不攏嘴。
“有了動力電,粉碎飼料、青貯飼草就方便多了,搞起養殖來就會更省力、省心、省錢,我會信心滿滿地趕著黃牛奔小康。”趙學濤指著他三十畝出苗齊整的玉米笑呵呵地說。
近年來,活躍在六盤山區的國家電網塞上電力六盤山共產黨員服務隊隆德分隊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自2011年9月建立以來,就始終堅持“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宗旨,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全面落實政治服務、搶修服務、營銷服務、志愿服務、增值服務五個方面內容,在助力當地脫貧攻堅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累計參與各類事故搶修2400余次,提供上門服務800余次,解答客戶咨詢3000多人/次,開展宣傳活動500余次,為孤寡(空巢)老人、殘疾人、軍烈屬等特殊群體提供服務300多人次,客戶滿意率達100%,被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為“電網先鋒”。
按照隆德縣委、縣政府脫貧攻堅工作安排,積極開展精準脫貧工作,選派第一書記進駐村委會蹲點扶貧,先后組織20余人進村入戶10余次,積極開展送政策、送服務、送關愛等幫扶工作。爭取資金22萬元對神林村(街道)配電臺區低壓線路進行改造,完成了18戶申請動力電用戶的裝表接電工作。投資94.57萬元為沙塘、觀莊鄉7個西瓜種植基地新立桿基150基,架設四線7.384公里。投資50.07萬元為神林鄉蔬菜基地、神林鄉大果榛子種植、聯財鎮小番茄基地新立桿基76基,架設四線3.534公里。大力支持張程鄉、楊河鄉草畜產業發展,增補、架設四線20.737公里,解決了養殖戶對動力電的需求。為聯財鎮趙樓村趙景鵬山核桃基地架設10千伏線路2公里、0.4千伏線路0.2公里,新增200千伏安變壓器1臺,為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設施農業、養殖業等民生工程提供可靠電力保障,以實際行動助力當地脫貧攻堅。
責任編輯:張媛媛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