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70載 黔西南州農電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秀麗
七十載風雨兼程,七十載春華秋實,七十載滄桑巨變。新中國建國七十年來,黔西南州農村電網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度過了精彩而又絢爛多姿的七十年。讓黔西南州廣闊的鄉村亮麗秀美,人民生活豐富多采,百姓幸福安康。
地處滇、黔、桂三省(區)結合部的貴州黔西南,座座大山阻隔,信息閉塞、交通落后、小農經濟長期禁錮,制約了地方的經濟發展,電力的約束,更是黔西南社會經濟發展緩慢的重要因素,時至2000年全州八縣(市)一區,有三個國家級貧困縣、四個省級貧困縣。
農村電網從無到有 農網建設真正的“民心工程”
從新中國成立到上世紀七十年代,黔西南州所屬八縣市廣大鄉村均沒有電燈。廣大農村村民主要靠點煤油燈、松油燈、桐油燈照明,電燈電話是他們的奢照和期盼。上世紀八十年代部份鄉鎮新修小水電站發電,維持著日常生活用電。農村電網是村組集資、因陋就簡,低矮的木電桿隨處栽插、線路長、線徑小、拆股線多,鐵絲線穿過屋檐、安全事故時有發生。電量明顯不足,供電質量較差,經常停電,一些富裕的人家,有電視不能看;有電風扇吹不了,電燈泡“紅扯扯”的。電價高,一度電一元多,有時高達二元。當時,興仁城有“白天停水,晚上停電”的順口溜;國家級貧困縣晴隆則是一年只發電半年,一萬多人的小縣城,半邊亮,半邊黑。
沒有用上電的山里人盼電、想電、拉電,而絕大多數山里人則因用不好電,說電、怨電!
1998年國家實施農村電網建設改造工程和改革農電管理體制的重大舉措,給黔西南電力農電事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1999年底,晴隆縣首批農網建設與改造工程竣工,為盡快推廣晴隆農網改造經驗,州政府在晴隆召開全州農網建設與改造現場會。肯 定農網建設與改造工程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2000年,農網建設與改造被列為州政府擬辦的十件實事之一,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隨后全州八縣市供電局專門成立了農網建設與造指揮部。
晴隆網改中,中云鎮離縣城77公里,山勢陡峭,峰回路轉,需要70多棵電桿,到中云,一輛東風汽車一次只能運15棵左右。當時正值雨季,泥滑路爛、險象環生,經過50多天奮戰,才將這些電桿運到指定地點。而從中云又要將10千伏的20棵電桿,分別運到19公里外的蘭田村,蘭田村沒有公路,羊腸小道、曲曲彎彎,寂靜的山林里,成天飄蕩著高亢的抬桿號子聲。
一棵電桿購價280元,可抬桿費平均一棵就要花去500多元,負責中云鎮一帶施工的負責人說:“抬一基電桿的費用要比買一基桿子的費用高出2倍,有時一基桿子要花上3到4天才能抬到立桿處,有一基桿子,我們硬是在陡峭的山巖上開出70多米的山路,才把電桿抬過去。”
“有了愛民的心,做了順民心的事,老百姓就會更加支持”。這是農網改造與建設中電力職工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興仁縣潘家莊鎮村民李明軍的二畝玉米地青苗被抬桿踩壞,他沒要求索賠一分錢。望謨麻山地區一位鄉鎮干部宰4公斤重的兩只大公雞款待網改職工的故事……
一臺臺變壓器佇立在村寨,一條條電線飛越在山水間。農村電網出現了可喜的“五高兩低”現象,即電網供電能力、供電質量、安全可靠性,農村用電普及率和供電量明顯提高;農村電價明顯降低,線損率低,供電可靠率、電壓合格率分別達到98%和95%。
決勝最后一個無電村通電
睛隆縣蘭蛇村因自然環境惡劣,交通不便,供電工程耗資巨大,蘭蛇村的通電問題成了貴州電網公司、興義供電局的一塊“心病”。為盡快解決蘭蛇村用電問題,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07年3月22日正式施工,成為貴州省消滅無電村戰役中的供電工程。4月28日,黔西南州最后一個無電村——睛隆縣蘭蛇村正式通電。
農網建設與改造,加速了黔西南州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全州各縣、鄉鎮小城鎮建設,頂效、威合、龍廣、巴鈴、青山等鄉鎮的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推動了鄉鎮經濟發展。2008年全州生產總值165.1億元,是1989年的15倍多,財政總收入完成26.06億元,增幅創歷史最高水平,主要經濟指標從全國30個自治州中末尾上升到14.15位,經濟社會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這些數字,生動地反映了加快農網建設,實現電力興州的宏偉目標。
小康電亮麗“四在農家·美麗鄉村”
十二五期間,根據國家實施新農村“美麗鄉村”建設要求,按照貴州省委、省政府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決策部署和南方電網、貴州電網2013年在全國率先啟動“小康電”計劃,興義供電局及各縣局緊緊圍繞“安全可靠、智能綠色”目標全力推進全州“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
2012——2016年五年間,全州各縣投資8.25億建設“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小康電建設。重點解決新農村及城鎮化建設、移民搬遷、農業生產生活用電,進一步提高農村電網的供電能力和電壓質量,助推新農村“美麗鄉村·小康電”建設。
黔西南州八縣市新農村的美麗蛻變,離不開電力工人的努力。新農村可靠的電力不僅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持,更為百姓過上幸福宜居的生活提供便利。
電力的豐富,帶動了興仁縣鯉魚村“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的快速發展,讓一直以來沿襲著傳統生活方式的少數民族群眾在近距離享受現代文明的同時,更為鯉魚村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鯉魚村村干部說起美麗鄉村建設,表示要感謝供電部門的大力支持,“電力部門對我們美麗鄉村建設的付出很多,對村內的各種私接亂接線路進行了清理,還增加了配變壓器容量,這樣一來,我們美麗鄉村游才能持續升溫,村里農民致富不會因為用電問題而耽誤了”。鯉魚村借助豐富的電力,以田園小鎮、康養苗鄉為主線,興旅游、抓產業、養大雁、種香米,全村年人均純收入從2011年的4200元增至2018年的7000余元,淘寶進村了,繡娘的民族服裝轉為電商銷省往國外和省外。搭乘小康電“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快車,鯉魚村投入3000余萬元改善基礎設施、打造民族文化。從錯雜無章的村子到美麗雅致的新農村,現以被評為金州十八景,成為黔西南州旅游新‘磁場’,2018年吸引游客30萬人次。
助力“鄉村振興”滿足美好生活需要
新時代催生新使命,新矛盾提出新要求。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電力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由滿足基本供應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對電力需求和電力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十三五期間,全州農村電網建設根據國務院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要求。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鄉村振興”戰略,為著力解決全州人民對電力的需求,確保鄉村振興“電力十足”。興義供電局及八縣局找準短板、對焦精準發力。從南網、省網公司爭取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的升級投資5.6億元打贏農網改造升級攻堅戰,完成黔西南州7個貧困縣,4個極貧鄉(鎮),165個深度貧困村的農網改造升級任務,確保全州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670%,綜合電壓合格率達到97.25%,戶均配變容量不低于2.06千伏安,助推黔西南州決勝全面小康和鄉村振興戰略。
2018年2月12日,黔西南州興仁縣最后一個深度貧困村大山鎮老里旗村經過南方電網員工艱辛奮戰,用上優質小康電。
大山鎮老里旗村是興仁縣典型的自然村,也是該縣六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全村人口基數大,生產結構單一,石漠化嚴重,是大山鎮最偏遠的村子。由于該村屬典型的貴州喀斯特地貌,10年前該村就可算“戶戶通電率100%”。但通電,不等于電能優質,幾次農村電網改造,因老百姓思想守舊,土地、清苗、通道很難協調,認為有電了點了就好,比點煤油燈強,加上村里離城遠,沒有產業,沒有項目,村民認為將就過日子,守舊的思想,嚴重影響著群眾的生產生活。
思想的過舊,加上是用從其他村拉的電線,部分低壓線路供電半徑過長、電壓合格率偏低、私拉亂接現象嚴重等。據村民張正會所說“我們村電十分弱,煮飯勉強可以,煮菜帶不動電磁爐,運氣不好,電器還會因為電壓不穩而燒壞”。
2017年興仁供電局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認清形勢、聚焦精準、深化幫扶、確保實效,切實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精神。積極爭取1.2億元升級改造全縣農村電網,助推新農村發展和服務貧困村組,選派骨干干部到鄉村當駐村干部,幫扶鄉村打贏脫貧攻堅戰,引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著力解決全縣6個深度貧困村的用電,把電網覆蓋到深度貧困村的千家萬戶,投資100多萬元,為最后一個深度貧困村大山鎮老里旗村新增315kVA變壓器一臺,10kV線路長65米,400V線路長634米,220V線路72米,12米電桿18基,解決70戶低電壓村民的用電。
變壓器安裝好后,老里旗村支書劉德昌信心滿滿地說:“現在搭上了‘小康電’這趟順風車,經過供電局的幫扶,給我們村專門安裝了一臺大變壓器,電壓穩,10瓦的燈泡比過去60瓦的燈泡亮,電充足了,我村還通過國家專項資金發展養豬場。
村支書劉德昌補充說:“更好的是電壓穩了,許多村民都到商場購買電視機了,今年家家都可觀看到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春節聯歡晚會,聽到黨對農民政策的好聲音”。
七十年來,伴隨著祖國的強大、隨著黔西南州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的發展,見證了南北盤江山鄉發展的艱難,見證了改革開放無窮的引力和居天之功,見證了農村電網建設的巨變。
站在新的起點,回眸新中國建國七十年來,黔西南州電網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滿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電力需要”為目標,著力做好“新農村、新電力、新市民、新服務”,不斷增強服務意識,轉變工作作風和態度,從“管理用戶”向“服務客戶”轉變,從“坐等上門”轉為“主動服務”,從“用上電”到“用好電”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動讓客戶真切感受到供電服務一直在改善,客戶滿意度、認可度不斷提升、廣大人民群眾電力獲得感直線上升。
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滄桑巨變”,見證著農村電網發展的巨變,更見證廣大鄉村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可以說,黔西南州農村電網的點滴變化,正是新中國70年發展巨變的一個小縮影。70年前,許多人連電燈長什么樣子都沒見過。現在,環顧我們四周,電腦、冰箱、洗衣機、空調……電力的獲取越來越便捷,電力保障越來越穩固,優質的電力讓生活越來越舒適和方便,電力七十年滄桑巨變鑒證著廣大人民群眾走向共和國繁榮富強的腳步,人民生活的美滿。
責任編輯:周小博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