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后所鎮迤后所村委會黑沙坡村地處云貴交界處,是省級建檔立卡的貧困山區村.但因自然環境優美,地理位置優越,近年來,通過政府出資補足和自籌資金附近的貧困戶陸續到這里建起了房子,發展生態養殖、特色種植,從最初的6戶到現在已經有38戶人家。為了解決他們的用電問題,云南曲靖富源供電局于2019年1月初將黑沙坡列入用電應急項目,將電送到了黑沙坡村的38戶人家,并于2月7日投運,讓他們住進亮堂堂的新房子,過上好日子。
住進新房子
2016年6月,在政府部門的扶持下,周發平一家5口人與迤后所村委會的5個自然村的8戶49名村民陸續到黑沙坡村蓋房子,主要是為了方便照顧地里的辣椒、紅提和魔芋?!?/p>
說起以前的日子,周發平記憶猶新?!拔壹沂亲钤鐏磉@里蓋房子的,因為沒有電,我們白天帶著干糧來地里干活,把成熟的辣子摘回來,晚上點蠟燭、打手電筒進行分揀,分揀完畢再回老房子。后來又搬過來了幾戶,我們就從兩公里外的煤礦接電過來用,電費由煤礦收取,一度電1.5元。本來建了新房子手頭就缺錢,這樣的高價電、低電壓給周發平一家帶來了不少的煩惱。
因為距離煤礦遠,供電半徑長,線雖然拉到了,但是電壓太低,大多數人家只能照明,雖然住進了新房子,連飯都做不了,做飯都是燒煤、燒柴.磨面還要背回老房子磨,辣椒、提子的澆水問題還沒解決。偏高的電價又讓他們再次回到老屋居住。
“這38戶人家的用電問題,如果項目列入正常批次,需要開展可研工作、可研審查等多個流程環節,速度較慢,滿足不了他們正常生產的電力需求。”富源供電局分管基建的副局長邊昱鵬表示,該局進一步簡化項目審批程序,申報應急用電項目,派出2個專項工作組開展該村電力配套項目施工設計工作,能走“綠色通道”程序的都走“綠色通道”,決不在供電部門的任何環節、任何部門耽誤他們用電。
此項目該局共投資97萬元,新架設2臺100千伏安的變壓器,新增9只動力表,新建1.46千米10千伏線路,架設47基電桿。項目投產驗收后,38戶村民徹底搬進新家,不減電費便宜了,照顧地里的莊稼也更方便。半年來,富源供電局后所供電所工作人員主動上門調查解村民的用電情況,及時提供用電服務,確保村民安全可靠用電。
過上好日子
11月14日,走進周慶有家的新房內干凈整潔,通風涼爽,陳設雖然簡單,但是電冰箱、電風扇、電視機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他一邊指導著孩子做作業,一邊和妻子分揀從地里摘回的朝天椒,等待客人來取貨。
“黑沙坡空氣好,沒有污染,土地也寬,特別適合搞養殖、種植,但是經濟作物澆灌用水不方便。前幾年煤礦拉電過來用成本太高了,每年2月份提子抽芽時到6月份掛果時都要抽水來潑,每月我家的電費都達900多塊,甚至有時還要拉水來潑,費時費力。”周慶有家2015年就來到這里承包了10多畝山地, 買來提子苗,建起了藤架,可是這些年,種植成本高,也沒賺多少錢。
項目實施后的電網支撐起村民發家致富的信心,也點亮了村民的新生活。采訪中,村民們表示電越來越可靠了,現在想用什么電器都可以用,完全不用考慮電壓夠不夠的問題。
“現在電通了,抽水、生活用電都很方便,明年我計劃再把家里的5畝地山地用來種包谷。”黑沙坡的李大國正在給自家的豬圈喂食,16頭烏豬即將出欄。
今年他家賣烏豬的錢有望突破10萬元,應急用電項目實施后,供電局還把動力電架設到了李大國家門口。他在新居門口又新蓋了11個新式豬圈,把后山的10多畝山地用來種植包谷喂豬。這些年他培育的豬苗因為品種好,豬仔一到3個月左右,就被附近的村民搶購一空。李大國說現在電通了,底氣足了,將來要好好地在黑沙坡發展自己的產業,對脫貧致富信心滿滿。
責任編輯:周小博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